撰稿:包蕾 图片:李雪飞 编辑:杨兰芳 审稿:朱建军
2025年7月20日至24日,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暑期学术活动周在将军路校区1号楼527会议室顺利开展,高教所2025 级研究生及导师共同参与。本次活动通过系列学术讲座、课程学习、实践操作等环节,搭建起师生交流与学术研讨的平台,助力研究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践能力。
7月21日上午,活动开幕式由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朱建军主持。开场后,朱建军首先介绍了到场嘉宾,随后郑祥明院长为活动致辞,强调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入思考、系统梳理,将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对高教所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成效给与了高度赞许;2025 级研究生代表陈新燕则以26年教龄为起点,分享了自己重新站在教育研究新起点的感悟;接着,宿迁学院党委副书记侍旭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指出教育硕士最好的学习源于问题,而问题恰恰来自实践与教学一线;在随后的佩戴校徽仪式中,导师代表为 2025 级新生代表佩戴校徽,以此强化学生的身份认同与学校归属感;随后,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施大宁为行业导师颁发了聘书并做总结发言,施校长对深耕基础教育一线的杰出的行业导师表示感谢,对以高教所为主导的探索的“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寄语新同学秉承“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在“理工思维+教育情怀”的双重滋养下,做知行合一的师范者,成为未来教育的开拓者。
行业导师聘任仪式和开班典礼之后,活动进入主题讲座环节,由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苏娅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兰芳主持。首先,行业导师以“唤醒・贯通・护航: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学段协同生态构建”为话题,南京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居艳、南京市钟英中学副书记沈永进、南航附中正高级教师李杰、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副园长高艳作为与谈嘉宾进行主题沙龙,1 个多小时的研讨氛围热烈,激发了师生对基础教育全学段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思考。主题沙龙结束后,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党委书记卓斌带来《从事教育科研必须做好的四件事》专题报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校长鞠峰作《凝视・凝聚・凝练 —— 做一名面向未来的老师》专题报告,南京市红梅幼儿园园长、书记金翠萍则分享《反思,教学品味提升核心要素》专题报告。最后,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吕林海教授带来《教育科学定量研究的要义》讲座,围绕 SPSS、STATA 软件的操作及其对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展开详细讲解,吕林海教授同时被聘为南航高教所特聘教授。
7 月 21 日下午,专题讲座活动由高教研究室主任李雪飞老师主持。泰州市政府副总督学封留才率先带来《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专题报告,结合 38 年基础教育经验分享实践感悟。随后,南京市五老村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党总支书记吴玉国作《成人成才,教育何以可能 —— 与南航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交流》报告,作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他结合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深入探讨 “教育本质是唤醒而非塑造” 的核心命题,其 “让每个孩子在平凡中绽放独特性” 的理念引发在场师生共鸣。当天下午的最后环节,全体师生进行相互交流、加深认识,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7 月 22 日-24日,南航信息化处龚京民老师为 2025 级教育硕士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马克思主义学院郑雨老师为2025 级教育硕士讲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李雪飞、修巧艳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南航江北国际创新港,将理论学习与校园文化感知有机结合。
本次暑期学术活动周立足教育硕士培养需求,通过学界与业界专家的多元分享、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与专业技能。高等教育所研究将持续整合各方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为培养新时代教育人才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