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推动智能教育

时间:2019-03-29浏览:452设置

323日至25日,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智慧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清华大学慕课第一人、首批国家在线开放课程“电路原理”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于歆杰教授率领清华大学雨课堂研发与实践团队为来自全国高校的老师培训授课。我校遴选了18位教师赴北京参训。

培训会分为“雨课堂”实操演示、“雨课堂”基本功能介绍和互动交流三个部分。23日、24日上午,于歆杰教授和马昱春副教授,分别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帮助教师全面理解清华大学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及应用方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验分享,并结合“雨课堂”互动模式,就教学内容选择、备课方法、学生任务安排和课堂互动等进行系统介绍和案例分析。有效展示了“雨课堂”良好的课堂互动、及时的授课反馈和多样的授课形式等特点。

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培训师关一男现场演示了“雨课堂”的功能,对进行了“雨课堂”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参与问答互动、难点反馈、PPT推送、现场答题、随机点名、现场投票、统计调查、现场做题、发送红包、发送投稿或弹幕到投影屏幕等功能对参会教师进行了实操演示。

24日下午,我校18位老师分两组进行讨论,航空学院唐静静、民航学院宫淑丽分别代表一组、二组进行实战汇报。马昱春副教授进行精彩点评,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对进一步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及在课程建设中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建议。

25日上午,18位老师又来到清华大学,现场观摩于歆杰教授的智慧教学课堂,完成学习—演练—观摩—总结的闭环式学习。

此次培训有效推动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的紧迫感。民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金福老师感慨道:“我一直在考虑如今的大学生上课不听讲,学了就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次培训,让我做了两天学生,似乎有点找到了原因。主要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变了,我们却没有变,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效果当然不再理想。”自动化学院副教授任小永认为:“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整合各种辅助教学资源,以促进老师的不断学习为过程,以分层教学方式为手段达到施精准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能源与动力学院副教授金智林表示:“两天的学习,彻底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认知。2018年4月,教发中心在推动雨课堂智慧教学时,我原来认为智慧教学需要重新花大量时间精力才能用起来,可能还起不到好的效果。经过本次培训学习,我认识到雨课堂与已有教学方法及经验结合,通过熟练使用及精心设计可以逐渐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上优秀的慕课资源,通过智慧教学系统课前课后推送给学生,节省出不少课堂时间,解决了压缩课时与拓展新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

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大会的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教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革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一流专业建设和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提供良好的支撑 。“雨”您同行,精彩继续!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