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我校2017年微课教学比赛的高效组织和顺利开展,择优遴选出优质微课作品推荐参加江苏省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12月7日上午,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在明故宫校区综合楼11楼报告厅面向全校教师举办了微课教学比赛专题培训会。会议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喻荣彬教授以及我校2015年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获奖教师为参赛教师及作品培育教师近100人作了专题培训。会议由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张卓主任主持。
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从为何需要微课、如何理解微课、如何设计微课以及怎样准备比赛四个层面分享了打造精品微课之路。张教授从微课“理解误区”的“16个不是”引出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达到最佳效果为目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某些)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张一春教授将微课教学路径归纳为“四识”,即理解有认识、应用又胆识、教学有知识、制作有共识。培训会上张教授详细阐述了微课设计的8大形式以及微课制作的5大环节,分析了往届微课教学作品的评价指标与评价要素,并提炼了打造精品微课的7大建议,即有准确引人的标题、特色恰当的内容、创新为学的设计、充分合理的技术、精湛怡人的讲授、目标达成的效果和灵活多变的使用。
南京医科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喻荣彬教授详细解读了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三者关系以及微课设计与制作流程。他指出,慕课是网络课程的一种高级形态,通过微课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实现课程建设。慕课与微课的创设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必要且良好的教学资源;而翻转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在线学习(以微视频为主)+课堂教学”解决课堂问题。为更好的阐述微课比赛作品的形式特征,喻教授还详细解读了微课、微课程以及微视频三者的主要区别。他指出,微课是用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微课表现为课件形式,而微课程表现为微型课程体系。
我校两位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获奖教师分别从文科与理工科的微课设计与备赛过程分享了心得与体会。全国二等奖获得者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陈瑜老师指出,备赛过程就是她对作品不断研究、反思,一遍遍推倒从来、精心打磨的过程,是“从内容到形式逐渐精致”的过程。全国三等奖获得者航空宇航学院副教授唐静静老师分享了她通过备赛对于微课教学的认知逐步构建的过程,微课不是课堂实录,不是简单地将一堂50分钟的课压缩到15分钟,而是要突出主题,聚焦内容、精炼语言、精准设计……。
信息化处现代教育技术部龚京民主任从微课视频录制流程、形式以及和录课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副主任江爱华对我校微课教学大赛的后续工作安排进行了解读与工作部署。
最后,张卓主任预祝我校参赛教师以备赛为契机,以赛促教,不断反思、精心打磨,创造出具有南航特色,富有航空情怀的优质作品,代表我校在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再创佳绩。